设计模式-10章(门面模式)


第十章 门面模式

门面模式(Facade Pattern)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,旨在提供一个简化的接口,以便客户端能够更容易地与复杂系统进行交互。这种模式允许客户端通过与一个高层次的接口(门面)交互,而无需了解系统内部的复杂性。

门面模式的主要目标是封装一个复杂的子系统,以提供一个更简单和更高层次的接口,使客户端能够更容易地使用系统。这有助于降低系统的复杂性,并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。

以下是门面模式的关键要点和示例:

关键要点:

  1. 门面类(Facade): 门面类是门面模式的核心,它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接口,封装了系统内部的复杂子系统。客户端通过与门面类交互来访问系统功能,而不必了解系统内部的细节。

  2. 子系统(Subsystems): 子系统是系统内部的各个模块或类,它们负责执行系统的具体功能。门面类将这些子系统组织起来,并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。

  3. 客户端(Client): 客户端是使用门面模式的代码部分,它通过与门面类交互来实现系统功能,而不需要与子系统直接交互。

门面模式示例:

考虑一个多媒体播放器应用程序的示例,其中包含音频播放、视频播放和文件管理等多个子系统。客户端想要播放音频文件,但不希望了解音频解码、声音调整等复杂细节。这时,可以使用门面模式来简化客户端与多媒体播放器之间的交互。

以下是一个简化的 Java 示例:

// 子系统 - 音频播放器
class AudioPlayer {
    void play(String audioFile) {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Playing audio: " + audioFile);
    }
}

// 子系统 - 视频播放器
class VideoPlayer {
    void play(String videoFile) {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Playing video: " + videoFile);
    }
}

// 子系统 - 文件管理器
class FileManager {
    void openFile(String fileName) {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"Opening file: " + fileName);
    }
}

// 门面类 - 多媒体播放器门面
class MultimediaPlayerFacade {
    private AudioPlayer audioPlayer;
    private VideoPlayer videoPlayer;
    private FileManager fileManager;
    
    public MultimediaPlayerFacade() {
        this.audioPlayer = new AudioPlayer();
        this.videoPlayer = new VideoPlayer();
        this.fileManager = new FileManager();
    }
    
    // 提供一个简单接口,封装了多媒体播放功能
    public void playAudio(String audioFile) {
        audioPlayer.play(audioFile);
    }
    
    public void playVideo(String videoFile) {
        videoPlayer.play(videoFile);
    }
    
    public void openFile(String fileName) {
        fileManager.openFile(fileName);
    }
}

// 客户端代码
public class Client {
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        MultimediaPlayerFacade player = new MultimediaPlayerFacade();
        
        player.playAudio("music.mp3");
        player.playVideo("movie.mp4");
        player.openFile("document.pdf");
    }
}

在这个示例中,MultimediaPlayerFacade 是门面类,它封装了音频播放、视频播放和文件管理的子系统。客户端代码通过与门面类交互来实现多媒体播放和文件管理,而不需要了解子系统内部的复杂性。这种方式使客户端代码更简洁和易于维护。门面模式的好处在于,它隐藏了系统内部的复杂性,提供了一个清晰、高层次的接口,使客户端更容易使用系统功能。


面模式。门面模式原理和实现都特别简单,应用场景也比较明确,主要在接口设计方面使用。

如果你平时的工作涉及接口开发,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关于接口粒度的问题呢?

为了保证接口的可复用性(或者叫通用性),我们需要将接口尽量设计得细粒度一点,职责单一一点。但是,如果接口的粒度过小,在接口的使用者开发一个业务功能时,就会导致需要调用 n 多细粒度的接口才能完成。调用者肯定会抱怨接口不好用。

相反,如果接口粒度设计得太大,一个接口返回 n 多数据,要做 n 多事情,就会导致接口不够通用、可复用性不好。接口不可复用,那针对不同的调用者的业务需求,我们就需要开发不同的接口来满足,这就会导致系统的接口无限膨胀。

那如何来解决接口的可复用性(通用性)和易用性之间的矛盾呢?通过今天对于门面模式的学习,我想你心中会有答案。

1. 门面模式的原理与实现

门面模式,也叫外观模式,英文全称是 Facade Design Pattern。在 GoF 的《设计模式》一书中,门面模式是这样定义的:

Provide a unified interface to a set of interfaces in a subsystem. Facade Pattern defines a higher-level interface that makes the subsystem easier to use.

翻译成中文就是:门面模式为子系统提供一组统一的接口,定义一组高层接口让子系统更易用。

这个定义很简洁,我再进一步解释一下。

假设有一个系统 A,提供了 a、b、c、d 四个接口。系统 B 完成某个业务功能,需要调用A 系统的 a、b、d 接口。利用门面模式,我们提供一个包裹 a、b、d 接口调用的门面接口x,给系统 B 直接使用。

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,让系统 B 直接调用 a、b、d 感觉没有太大问题呀,为什么还要提供一个包裹 a、b、d 的接口 x 呢?关于这个问题,我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解释一下。

假设我们刚刚提到的系统 A 是一个后端服务器,系统 B 是 App 客户端。App 客户端通过后端服务器提供的接口来获取数据。我们知道,App 和服务器之间是通过移动网络通信的,网络通信耗时比较多,为了提高 App 的响应速度,我们要尽量减少 App 与服务器之间的网络通信次数。

这里举的例子只是应用门面模式的其中一个意图,也就是解决性能问题。实际上,不同的应用场景下,使用门面模式的意图也不同。接下来,我们就来看一下门面模式的各种应用场景。

1.1 门面模式的应用场景举例

在 GoF 给出的定义中提到,“门面模式让子系统更加易用”,实际上,它除了解决易用性问题之外,还能解决其他很多方面的问题。关于这一点,我总结罗列了 3 个常用的应用场景,你可以参考一下,举一反三地借鉴到自己的项目中。

除此之外,我还要强调一下,门面模式定义中的“子系统(subsystem)”也可以有多种理解方式。它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,也可以是更细粒度的类或者模块。关于这一点,在下面的讲解中也会有体现。

1.2 解决易用性问题

门面模式可以用来封装系统的底层实现,隐藏系统的复杂性,提供一组更加简单易用、更高层的接口。比如,Linux 系统调用函数就可以看作一种“门面”。它是 Linux 操作系统暴露给开发者的一组“特殊”的编程接口,它封装了底层更基础的 Linux 内核调用。再比如,Linux 的 Shell 命令,实际上也可以看作一种门面模式的应用。它继续封装系统调用,提供更加友好、简单的命令,让我们可以直接通过执行命令来跟操作系统交互。

我们前面也多次讲过,设计原则、思想、模式很多都是相通的,是同一个道理不同角度的表述。实际上,从隐藏实现复杂性,提供更易用接口这个意图来看,门面模式有点类似之前讲到的迪米特法则(最少知识原则)和接口隔离原则:两个有交互的系统,只暴露有限的必要的接口。除此之外,门面模式还有点类似之前提到封装、抽象的设计思想,提供更抽象的接口,封装底层实现细节。

1.3 解决性能问题

关于利用门面模式解决性能问题这一点,刚刚我们已经讲过了。我们通过将多个接口调用替换为一个门面接口调用,减少网络通信成本,提高 App 客户端的响应速度。所以,关于这点,我就不再举例说明了。我们来讨论一下这样一个问题:从代码实现的角度来看,该如何组织门面接口和非门面接口?

如果门面接口不多,我们完全可以将它跟非门面接口放到一块,也不需要特殊标记,当作普通接口来用即可。如果门面接口很多,我们可以在已有的接口之上,再重新抽象出一层,专门放置门面接口,从类、包的命名上跟原来的接口层做区分。如果门面接口特别多,并且很多都是跨多个子系统的,我们可以将门面接口放到一个新的子系统中。

1.4 解决分布式事务问题

关于利用门面模式来解决分布式事务问题,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下。

在一个金融系统中,有两个业务领域模型,用户和钱包。这两个业务领域模型都对外暴露了一系列接口,比如用户的增删改查接口、钱包的增删改查接口。

假设有这样一个业务场景:在用户注册的时候,我们不仅会创建用户(在数据库 User 表中),还会给用户创建一个钱包(在数据库的 Wallet 表中)。

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业务需求,我们可以通过依次调用用户的创建接口和钱包的创建接口来完成。但是,用户注册需要支持事务,也就是说,创建用户和钱包的两个操作,要么都成功,要么都失败,不能一个成功、一个失败。要支持两个接口调用在一个事务中执行,是比较难实现的,这涉及分布式事务问题。虽然我
们可以通过引入分布式事务框架或者事后补偿的机制来解决,但代码实现都比较复杂。而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是,利用数据库事务或者 Spring 框架提供的事务(如果是 Java 语言的话),在一个事务中,执行创建用户和创建钱包这两个 SQL 操作。这就要求两个 SQL 操作要在一个接口中完成,所以,我们可以借鉴门面模式的思想,再设计一个包裹这两个操作的新接口,让新接口在一个事务中执行两个 SQL 操作。


文章作者: 念心卓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念心卓 !
  目录